2)第三百七十六章 被改变了命运的人们_与南宋同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新汴京时,他们换乘了大宋政府提供的敞篷四轮马车进城。

  当时的气温大约有零下三度,有些冷……但是丝毫没有减低民众们的热情。

  大道的两边都是新汴京城的民众在旁观,特别是青年女性。

  她们早都从报纸上知道联邦帝国年轻英俊的王储要来新汴京城,所以,由于种种原因吧,她们当然要对一个王子感兴趣了。

  秘书郎法善仍然陪同他乘坐,但是他总感觉他爹爹的眼睛在看着他,早早就收起了在杭州城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笑容,板着脸陪坐,完全符合吊唁团的规格。

  新汴京城是一座巨大而崭新的城池,整体暗灰色的色彩基调似乎比青铜色更加具有一种肃穆而庄严的压力。

  王储海军少尉张战生屏声敛气,同样板着脸端坐着,任由敞篷四轮马车沉闷地前行着。

  但是沿途的少女们没有那种沉闷,她们惊呼联邦帝国王子的英俊:啊呀,果真是个身量长大的美男子!

  有的少女开始向敞篷四轮马车投掷价格不菲的鲜花,这很让护卫

  们大感头痛。

  新汴京城的一些花商早都学会了用赛珞璐玻璃搭建暖房来种植鲜花……成本肯定高,但是凭大宋人对鲜花的极度喜爱,卖了高价也同样有人会买。

  对于少年向王储投掷鲜花的行径,大宋随同他们前行的骑警不闻不问,还投来羡慕的眼光……护卫们也只能睁大眼睛盯着那些少女们看,生怕她们突然会投出别的。

  好在鲜花价钱的不菲限制了少女们的热情,没有发展到成群成群投掷的程度。

  跟在后面的高丽国吊唁团也跟着沾光了,金正植大将军座在车里,频频向着少女们招手,他半身上的勋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但是似乎没有人回应他的招手示好。

  但是这对他来说不重要,反正人群里肯定有欢迎高丽国的民众。

  联邦帝国吊唁团没有在汴京宾馆下蹋,而是直接进到了联邦帝国驻大宋的大使馆,那里一水的都是联邦帝国自己的警卫。

  他们的进京仪事确实吸引了很多少女的关注,但是,同样招来的一些仇恨。

  第一个就是日本国的吊唁团,当时,团长三原小井恨恨地看着高丽国吊唁团狐假虎威的样子……大恨自己没有前去杭州与王储殿下同行。

  第二个就是便装站在人群中的鞑靼强盗集团吊唁团的团长真金。

  前文提到过,真金同样是王储。

  孛儿只斤·真金出生于1243年,他在1261年被封为燕王,1273年被封为皇太子,1279年参决朝政。

  真金自幼深受汉文化影响,当政后亦作为汉法派之领袖与阿合马等理财派对立。

  在真实的历史中,他本来应该在1285年因禅让事件而忧郁成疾,于同年十二月就病逝了……但是,同样由于联邦帝国势力的出现而有了重大的改变!

  大宋官家赵显没有被元朝掳走,他的哥哥赵昰没有病死,弟弟赵昺也没有投海而死。

  贾似道好好活到了1289年,平章阿合马也同样活到现在,王储真金也同样如此。

  真金少年时代,忽必烈受当时的大头目蒙哥汗之命,总领漠南汉地事务,开幕金莲川,搜罗了一大批汉人儒士。

  忽必烈把真金的教育交给汉儒姚枢,并命勋臣后代土木各儿等为伴读。

  姚枢等对真金日以三纲五常、先哲格言熏陶德性,并以《孝经》作为启蒙课本教授真金

  1253年夏,姚枢随忽必烈征大理,改命窦默接任师职,是为真金第二位老师。

  忽必烈出征前,将玉带钩赐给窦默,对他说:“这东西是内府故物,你是老人,应当佩戴,并且让我儿子见了这个如同见我。”

  同时命刘秉忠之弟子年有十八岁的王恂为十岁的真金的伴读。

  王恂长期侍奉真金,经常灌输三纲五常、为学之道及历代治乱的道理,真金深受其影响。

  所以,此次来大宋吊唁便把他带在身边。

  两人都是身着便装在人群中观看。

  PS:感谢书友清风明月的打赏。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