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九章:三策_神级猎杀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且折花公子附体董卓,董卓根基正在西凉,或许此人会预先留下后手杀招。若进凉州,我将会提前暴露实力,这对于完成晋级任务不利。”

  刘慧娘听得这话,语气方才稍微转暖道:“就算没有折花公子这码事,凉州也不太平,按照三国剧情,中平元年末就是边章、韩遂的叛乱,拥兵十多万,连孙坚、董卓、张温和皇甫嵩等名将联手都镇压不下,你若过去,未必能讨到太多好处。我推荐的三个可供参考的割据地点,选凉州属于下策。”

  杨烨点头道:“上策益州,下策凉州,然而都不可取。慧娘,麻烦你继续推荐中策,说哪儿是第三个地方。”

  刘慧娘最后指明的方向,却正是大汉朝疆域地图的东北部――幽州。杨烨熟悉三国志历史,明白幽州与凉州相似,同属杂胡之区、四战之地,地处大汉帝国最北疆,治有代郡、上古、云中、渔阳、北平、辽西、辽东、乐浪、玄菟、广阳等十郡。周边蛮族,以鲜卑、乌桓两族,军事实力最是强盛。

  汉灵帝光和年间,枭雄檀石槐崛起,统一鲜卑族,分立三部并于弹汗山建立王庭,又东败夫余、西击乌孙,北逐丁零,尽夺匈奴故地,还连续滋扰汉边,侵犯云中郡,后又引兵击败汉护乌桓校尉夏育,一时横扫漠北,所向睥睨。

  所幸天佑大汉,枭雄檀石槐气运不长,光和四年(181年),檀石槐去世,时年四十五岁,其子和林继位。但和林却没有父亲的本事,才能平庸,还贪财好色,深孚众望,遂三部分裂,联盟瓦解,鲜卑各部落重新展开混战,实力顿时大幅度削弱。

  毫无疑问,鲜卑族就是幽州最主要的边患,乌桓族情况截然不同,身份显得比较尴尬,同时也比较复杂。乌桓和鲜卑一样,同属秦时东胡族的后裔,自汉武帝大破匈奴,将其驱逐至漠北后,该族臣属汉朝,南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一直代汉北御匈奴,受护乌桓校尉管辖,分成若干部落,各自为政。

  东汉末年,幽州乌桓族最强盛的部落,计有两处,分别是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麾下五千余人;上谷乌桓大人难楼,麾下九千余人;其余辽东属国的苏仆延、北平的乌延等,兵力都是一千人左右。幽州乌桓骑兵,与西凉骑兵、并州骑兵齐名,乃是大汉顶级三大精兵。

  西凉骑兵善于攻坚突破,并州骑兵善于闪电奔袭,而乌桓骑兵的厉害之处,却是他们的骑射功夫。他们的骑射,被誉为“飞射”,堪比后世蒙古骑兵纵横欧亚的手段,曾归铜马帝刘秀帐下征战中原,建立下赫赫功勋。

  当然,蛮族就是蛮族,尽管乌桓骑兵帮助汉朝抵御匈奴与鲜卑,多曾作出贡献,但汉胡杂居,矛盾难免,一旦导火/索点着,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