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十八般兵器(上)_觉醒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节十八般兵器(上)

  “十八般兵器”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中国古籍记载里认为,刀、枪、弓、箭为黄帝所造;“二八般兵器”是战国时代军事家孙膑、吴起所创。其实这些兵器的出现比黄帝、孙膑、吴起时代要久得多,至少在中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为了防身和狩猎需要,就开始懂得制造和使用木棒、石刀、石斧等一类原始的兵器。在我国各地新石器时代的一个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用石料、兽骨和蚌壳磨成的箭镞。

  到了商代,开始使用青铜铸造刀、枪、钺等兵器。战国时代,懂得使用铁来铸造制兵器。到了汉代和魏晋时期。战国时代,民生得使用铁来铸造制兵器。到了汉代和魏晋时期,由于我国冶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始普遍使用铁和钢铸造刀、枪、剑,各种各要的兵器也开始多了起来,南北朝以后,铜制的兵器都由铁和钢代替。到了明代,“十八般兵器”基本上已完备定型。

  “十八般兵器”一词在古书中还找不到,始见于元曲。如《古今杂剧》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得来滑熟”的唱词。元末明初施耐庵在《水浒传》第2回中描写九纹龙史进从王进教头习武时说:“哪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他指的都是兵器。到明代后期万历年间,谢肇浙在《五杂俎》卷5中说:“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镐、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所谓白打,据明朝朱国桢(万历天启间人)在《涌幢小品》卷12“兵器·武艺十八事”中说:“白打即手搏之戏,……俗谓之打拳,苏州人曰打手。”清初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说:“白打,即今之手搏,名短打者是也”,又说“武艺十八,终以白打,以白打为终,明乎其不持寸铁也”。十八般武艺原来全指兵器,至此又把白打包括进去。

  代抗倭名将唐顺之(1507~1560)在《武编》中说:“军器三十有六,而弓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明末,火器威力仍不高,作战时仍以弓、弩为远兵利器,故在军器三十六、武艺十八般之中,弓都列为第1位。

  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4种说法:

  第1种说法认为是“刀、枪、剑、戟、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第2种说法与上述十八般的排列一样,但最后3件改为:代、抉、弓矢。

  第3种说法是“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镗、钩、槊、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