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三年_珍妃强国攻略(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梁启超回握着谭嗣同的手:“先生客气,日后我们就是同僚了。老师已经在京城下处设宴,等候先生,请。”

  早有侍从牵上马来,谭嗣同便向张謇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翻身上马,不待行动,忽然一个鸡蛋从天而降,打在他们的随从身上。

  黄白的蛋液溅了一地。随从们大惊失色,下意识把张、梁二人围在中间,抬头看时,却见码头警戒线外面,不知何时聚拢了一群举着各色旗帜、拉着横幅的年轻人。

  若桐遂向文廷式递话:“去长沙请谭嗣同,旁人不敢做的事情,谭先生一定敢。”

  回放结束。

  为首的是一个操着浙江话的青年男生,他被另外两个人抱着腿抗在肩上,挥舞着手上的旗帜大喊:“反对意大利军舰进驻浙江!”

  众人齐声高喊:“反对意大利军舰进驻浙江——”

  相比起来,谭嗣同在家乡湖南长沙创办《湘报》的成就竟不值一提了。也是因为如此,他才欣然接受文廷式的邀请,远赴北京,加入《申报》编辑部,担任北京社的主编。没想到文廷式竟然派出了这样重要的两个人亲至天津码头相迎,谭嗣同不由受宠若惊。

  殊不知,张、梁二人对他也是佩服至极。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年代才过去没多久,即便《申报》背靠皇帝这座大山,也只敢从朝廷影响力最薄弱的广州、上海等地开始发展。以至于文廷式竟然找不到一个敢在北京这个政治中心、在慈禧太后和其他保守势力眼皮子底下办报的主编!

  连皇帝都忍不住抱怨,北京作为首都竟然没有一家报社,报纸这种时效性极强的东西,竟然要从天津乃至上海运过来,真是荒唐!

  但对商界来说,这就是一件值得额手称庆的大喜事了。状元经商,带动了更多有知识的人涌入这个行业,就连两广、上海的工商界都因此受益。

  更别提一年以前,大生纱厂改制,更名为华北织造公司,由官督商办的“国有制”企业,改变为官商合营的股份制企业,募集股本达到白银六百余万两,一时轰动全国,堪称一方巨擘。

  谭嗣同不由神色一肃,满是敬意地伸出手与张謇相握:“久仰久仰。晚生何德何能,竟然劳张公大驾,亲至码头相迎。”又看向梁启超,微微点头道:“梁先生,方才失敬了。”

  光绪十六年,张謇以当朝状元、翰林学士的身份转行经商,创办大生纱厂,可谓是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清流文人斥责他购进西洋机器违背祖宗规训、经商盈利有失文人风度,纷纷上书要求罢免他的官职、收回状元功名。全靠翁同龢和光绪力保,张謇和大生纱厂才能保全至今。

  开冻的河水在河道中肆意奔涌,悠长的汽笛声中,一艘英国怡和轮船公司的中型客船停在了天津码头上。在一众金发碧眼、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