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五十九章 两难之间_丞相保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武二年春。

  寒冬尽去,春蝉脱壳。

  便在刚刚退去的寒冬之夜,周军所掌握的镐京城中发生了一场叛乱。

  虎贲将军夏杰书、五部骑军首领凌川与桓氏相互勾结,意图刺杀周帝夏宫涅与大周丞相杨羡。

  这场叛乱在悄无声息之中被解决,同时发生的还有南阳十万梁军攻入商关,却被折冲、长策两军合围,上将军楚廉战死,梁军大将郭威率领残部投降。

  而后,杨羡更是一秒种也没有耽误,让十万折冲军进入南阳,夺斩宛城。

  “常虞!常虞!”

  念着这个名字,知道了真相梁帝桓磬怒不可遏。其麾下,一众臣子静默不语。

  常虞在不久之前死了,按照周室的官方说法是病逝的。可这屋子之中一众梁氏的重臣却都知道其中有异。

  镐京城皇宫的那晚的刺杀,桓磬投入了几乎桓氏在雍州最后的修士力量。而随着这场行动的失败,内卫和神机卫宣告全军覆没。

  至此,梁廷内部所豢养的修士力量,三卫一府体系彻底崩塌。更重要的是,方雨亭这位对大宗师下落不明。

  常虞虽然失败,可在这场行动之中,损失最为惨重的却是梁军。如今梁廷内部,只剩下了解牛卫和校事府两支修士力量,而在南阳五万北军战没,也标志着桓氏的军事力量大幅度缩减。

  梁军大将郭威率部投降周军之后,更是充当了先锋军,带领着十万折冲军进入了南阳。至于此时,整个南阳都已经在周军的控制之中。

  南阳郡之所以重要,那是因为这里是控扼中枢的要地,桓磬之所以将五万北军派入南阳,便是因为此地一失,中原危矣。

  而此刻摆在桓磬面前的还有一个问题,迁都!

  殿宇之中,不但聚集着桓仲与桓恭等桓氏将领,还有不少外姓的将领与谋臣。

  其中,桓武的亲信赵烨便在其中,为了避桓武父亲桓业之讳,他改了名。他站了出来,拱手而道:“陛下,此刻贼军锋芒正炙,天下动荡,吴楚之主一旦屈于贼势,则我大梁腹背受敌。神都之地,乃天下通衢,通达四方,不利守御,宜则善地,迁徙宗庙。”

  南阳为十万折冲军所据,关中有十万长策军和五万黑虓军,随时都可以对神都展开夹击之势。

  若是桓氏再不迁都,一旦军事上失利,国都被攻破,那么大梁便等于亡国了。

  更重要的是,南阳在大梁的手中,至多对吴楚两国产生压制。可放在杨羡手中,那么便完全不一样了。

  周军可顺大江而下,三路并进,围攻楚国,楚军在水战之上不占优势,在步战上就更没有一点胜算。

  而楚国亡,吴国也不能独存。

  也因此,吴楚两国一旦屈膝于周军,那么大梁便陷入了四面受敌之境。

  在这种情况下,梁廷若是再待在神都,那么便太危险了。于军事上而言,一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