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章_沉没的甲午之我来逆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过节才能往来的章程,只怕是又有人会叨咕什么幸进之辈六亲不认了。“再说了,大姐家孙子凭自己本事进的学,总比那些死乞白赖上门求差事的要好吧。”

  萨克达氏这么一说,荣禄也苦笑起来了:“你说的有道理,没错,我那是神使鬼差,好地方,保举容易,所以谁都想沾沾光。”

  所谓帝师王佐神使鬼差指的是当时清廷的四大司职,其一是指给皇帝上过课的汉语老师,人物典型可见咸丰帝师杜受田和同光帝师翁同龢;其二是恭亲王、醇郡王身边的幕僚人物,人物典型是奕的谋主曹毓瑛以及奕譞的帮闲张翼;第三就指是神机营也就是荣禄所在单位;最后则是指外派国外的驻外使节。

  帝师王佐不必细说,驻外公使因为要到生活习惯、风俗与人文都大相迥异的洋鬼子的地盘上煎熬,所以虽然升官容易,但也颇多使人畏惧,兼又因为洋鬼子咄咄逼人,洋差容易出纰漏等诸多怨言,所以并不是人人羡慕争相谋求的职务。

  只有神机营的差事,只要入职了,就一份可见的前程在向你招手,不要说打仗打赢了,就是操训操练的好看,偶尔能出个有用的主意,都能落下一份功劳得一份保举,更不要说神机营的每月薪酬已经与当时全国薪金最优异的湘军齐平,普通马甲每月五两、普通步甲每月四两,比一般京旗兵丁的铁杆庄稼要普遍高出一至二两来,且绝无拖欠,可谓优厚至极。

  正是因为神机营的待遇如此优越,所以什么牛鬼蛇神都想调入神机营中当差,荣禄虽然只是其中一名管理大臣,头顶上还有总理王大臣坐镇,但前来疏通门路的还是数不胜数,且都是拐弯抹角能拉上关系的七大姑八大姨之列,让荣禄在得意之余也倍感头疼。

  “行了,就按你的意思办吧。”荣禄苦笑之余,算是点头同意了萨克达氏的决定。

  可未曾想萨克达氏也有苦恼:“老爷,送是肯定要送点什么的,但送什么好呢?”

  都说了旗人并不以科举进步为喜,因此真正走科举这条羊肠小道的并不多,一时间,萨克达氏也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该送点什么礼物:“送善本,不过是秀才中式罢了,似乎没必要这么贵重?送点笔墨纸砚似乎又有点礼轻了。”

  荣禄想了想:“好的砚台,只怕也要上百两银子,的确似乎有些贵重了。”

  禁止转码、禁止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模式!

  萨克达氏的思维却和荣禄不在一个频道上:“砚台?这倒是不错,妾身稍后就命人去琉璃厂挑一块六十两的砚台给大姐府上送去。”

  荣禄错愕的眨了眨眼,随即想到了什么,阻止道:“慢,容我再想想。”

  荣禄背着手在屋子里转了个圈,最终决定道:“送马,让人去马甸买一匹蒙古马送过去,就按六十两的价钱买匹好马送过去······”

  PS:马甸的名字到民国以后才形成的,清代应该叫马店;另外同光年间,一匹蒙古走马的价钱大约20两,上好的战马也就50两左右。

  别看荣禄现在正二品实职享受从一品政治待遇,但百十两银子已经不少了,须知道,现在银子还很值钱,三两五钱就能换一枚英吉利金镑,无论是三十金镑还是一百两银子都能让两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五口之家阔绰的过上一年了,用在亲朋好友之间的人情交际上,算得上用力过猛了,家底薄一点的人家还不上这份情也挺尴尬。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