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13章 只有他不说话_全科医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出现。

  疫苗的发明,给人类战胜传染病提供了可靠的武器,青霉素的发现,抗击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就不在话下了。

  医学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就要到来。

  这个人,很可能就是眼前的这个年轻人。

  “你就是刘牧樵?”

  “你真的这么年轻?”

  “你的成就真的不可思议。”

  “你是哪些方面的专家?”

  “你的导师真的只是龙教授?”

  ……

  很多很多的问号。

  刘牧樵一个也没有回答。

  回答不过来,也不好怎么回答,加上主持人进入了第二个环节,大家不得不集中思想听主持人布置。

  第二个环节是公布数据。

  这个,在资料里面都有。

  刘牧樵资料只看了十分之一,现在刚好补充一下。

  不过,很快就放弃了。

  统计学的公式太高深了。

  刘牧樵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刚好及格,谈不上对这门学科有多深的理解。

  他直接就跳过这一组数据,看结果。

  结论很清晰。

  做的是双盲实验,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数据区别很多,刘牧樵觉得,根本就没有必要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直接就看得出来,对照组和实验组差别很多。

  也就是说,NK细胞抗癌的效果是肯定的。

  但是,在这个结果面前,还有大量的统计学数据,这些数据都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是有差别的。最终就是要说明一个问题,实验的NK细胞能够有效杀死癌细胞。

  这就是西医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必须有对照组,必须有双盲实验,必须有统计学数据的分析。

  这一点,中医做不到。

  因为中医基本上都是个性化治疗,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双盲实验。

  这也是中医疗效受质疑的关键所在。

  你双盲实验都没做,还讲什么疗效?

  中医确实在这方面是软肋。

  不过,就这样否定中医肯定是不行的,刘牧樵的治疗效果明摆在这里,还需要双盲实验吗?

  看完数据,就进入了第三阶段,实验者开始答疑。

  这个环节是评委提问,实验者回答,很关键的一环,实验方,协和医院NK研究组派上了所有的精英。

  主将是研究组的组长,两院院士潘教授,他是专门研究肿瘤治疗的专家,是协和医院11名院士之一。

  坐在他左右两边的是他的助手们——也是实验的主力军,他们脑子里有第一手资料,甚至,病人的名字他们都记得一清二楚。

  问问题了。

  很尖锐。

  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好几次,差点把潘教授的助手问得哑口无言,幸亏潘院士见多识广,再加上自己的特殊身份,别人才没有穷追猛打。

  这个环节很紧张。

  没有谁考虑情面,都是成名的大家,谁也没有准备徇私舞弊。

  16个人,每人至少问了3个问题。

  在这样的场合下,既然做了评委,就没有人愿意被别人认为是不学无术的,都想表现一下自己。

  唯一一个没有发言的就是刘牧樵。

  他没有发现有需要提问的地方,这不是明摆着有效吗?

  对照组平均存活时间10个月,实验组平均存活22个月,当然是有效啦。

  可是,刘牧樵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他考虑的不是有没有效果的问题,而是在想,仅仅提高了12个月的存活期,这种治疗有意义吗?

  就是说,不治疗,活10个月,治疗了,活22个月,为什么不找一个更好的办法让病人活5年以上呢?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