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5章 I like it!_都督请留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他宣布将新的吴王府捐出后,所有的质疑声音都消失了。很多中枢大臣上书为刘益守辩解,说他是国之柱石,当代诸葛孔明,堪称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

  由于这座府邸坐落于东府城附近,因此刘益守将其改名为“东府大学”。

  刘益守还提出了一个招生的方案:这座学府每年都将在全国范围内招生,并在建康举行“高等学府入学考评”,合格者方可入东府大学读书学习,为期四年。

  四年后合格者发毕业证,不合格者请出学府,无论成绩好坏,到了时间就会被学府清出,不会多留一天。

  并且所有学费都由国家提供。

  正常毕业之人,便可以进入国家的“人才库”待选,未来官府在选拔安排官员的时候,会优先推荐试用东府大学的学子。

  此策一出,南方世家大户们大喜过望,以他们家祖祖辈辈的教育质量来说,这个学府简直就是为他们定点设置的专业教育机构。

  同样的,寒门子弟也大喜过望,因为选拔人才进一步制度化,不再以“郡望”来选拔人才。世家人才虽然多,却无法再垄断所有的官位。他们冒头的机会,比从前更多了!

  就连读书学习条件极差的贫寒之家子弟,同样也是大喜过望,他们看到了一条机会十分渺茫,却可以向上跃迁的狭窄通道。

  因此刘益守所提出的设想,几乎没有遭遇任何反对,就被当作正式的诏书颁布下来,只是办学的细则还没有公布。

  梁国所有的社会阶层,都觉得“我上我也行”,感觉自己似乎找到一条新的向上通道。

  于是在刘益守的笑声中,他亲眼看到吴王府的牌匾被摘下,换上了“东府大学”的新牌匾,于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带着亲信返回了鸡鸣山上的吴王府旧宅。

  ……

  “…初,建康有童谣云:手执金刀起东府,梁断台城无所依,隐喻太祖欲起兵东府新宅。太祖大怒,捐宅为东府大学以自清,选拔干才于国,后有贤良皆出于此,如过江之鲫……”

  吴王府的书房里,阳休之在编写《太祖本纪》,已经是在为将来一统天下改朝换代做打算,修“前朝史书”了。

  刘益守和他的亲信们,对外口口声声说的都是忠君爱国。不搞形式主义,不加九锡。

  污蔑刘益守要造反的,不是外地藩王就是建康童谣。

  但刘益守等人做的事情,却又是实实在在的掌握权柄,甄别异己,记录在册,为将来改朝换代做准备。

  看破不说破,又只做不说。

  通过一次又一次“莫须有”式和自污式的渲染,让朝堂内外都有一种“虽然刘益守看起来很忠心,但他迟早都要谋反,而现在又抓不到什么实证”的错觉。

  老实说,梁国的官僚阶层和世家大户们对此都已经麻了。

  刘益守真要哪天改朝换代了,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