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0章 素手造厨珍馐宴 奇案连环祸心藏(下_兰若蝉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祈祷习俗,又有助于让华夏子民理解并接受。

  李冲出自陇西李氏,不但深受老子化胡说的影响,更是道家仪典的资深专家。

  天竺无遮大会俗仪过简,其中的许多细节缺失,

  想要移植中土就需要用中原文化以及道家原本的祭祀风俗加以融合改良。

  本来完全是浴水祈福的无遮大会,就这样在中土开出新花,变成了水陆并进的无遮道场,

  高冠华服,礼乐章典,一应雅趣,盖无所缺。

  一切舶来物皆加持中华特色,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就是文化包容性的最佳体现。

  》》》》》敲黑板世间《《《《《

  关于无遮大会的出典,虽然有一些国内神秘力量不断粉饰,但是其出典确实是“无遮”,在《大唐西域记》中有详细记载,文中并没有不实描述。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丢人的,因为经过华夏改良后的北传佛教水陆无遮大会很高大上的仪式。这一套后来被萧衍同学学去了,中国史书中有关无遮大会最早的记载,就是萧衍同学张罗的。我们只是借用李冲,讲了这种文化融合的过程。

  本节提道的鲜卑八大外姓贵族,又称勋臣八姓,就是元宏第一次易俗时列入汉化大名单的八大世家:丘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兰(贺)、独孤(刘)、贺楼(楼)、勿忸于(于)、纥奚(嵇)、尉迟(尉)八姓。

  点完这两笔,我们开始讲本节的重点,西瓜和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考。

  前两章我们曾经提到庆云在席上吃寒瓜,寒瓜就是古代对西瓜的一种称呼。关于西瓜传入中国的时间,西方公证说法是公元十世纪契丹人自西域传入中国的。李时珍先生又说了:“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李先生的强项是尝百草辨当世之物,真的不擅长考古。对于物种起源基本都是靠道听途说,不备依据的。所以他对西瓜传入时间不敢定论,只说在五代之前,而且用了一个盖字,就是他自己也不确定。

  凡农种,最权威的典籍自然是前文提到过的《齐民要术》,里面关于瓜果,有不少归纳:

  西晋《广志》:瓜州大瓜,大如斛,出凉州。猒须、旧阳城御瓜。有青登瓜,大如三升魁。

  《史记》: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家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谓之“东陵瓜”,从召平始。

  《汉书·地理志》:炖煌,古瓜州,地有美瓜。

  西晋《永嘉记》:永嘉美瓜,八月熟。至十一月,肉青瓤赤,香甜清快,众瓜之胜。

  从一三两条可知,古瓜州自汉代产美瓜,大如十升容器。除了西瓜南瓜和冬瓜,还有什么瓜能结那么大个?可是当时南瓜未入中国,冬瓜已有别种,《要术》另有冬瓜词条。我们还可以从第四条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