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章 陷阱?真特么让我监国!_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火热的悲苦惨状。

  不少朝堂重臣都是神情动容,不自觉地低下了头。

  大胖胖朱高炽满脸狐疑地看着他,总觉得老二这些天好像换了个人一样。

  以前的汉王朱高煦,一门心思地争权夺利,哪里会关心他口中那些“黔首愚民”的死活?

  这个老二,难不成他真被伤了脑袋,开了窍了?

  朱棣却是有些动怒,他眯着眼,重新打量了一下朱高煦,嘴角泛起冷笑。

  户部进账了一千万两,这件事情只有少数几人知道,比如夏元吉,比如这个汉王爷。

  现在倒是好了,这两个狗东西,还揣着明白装糊涂,拿财政紧张反对自己北伐!

  朱高煦却迎着朱棣的质疑目光,继续开口道:“儿子还听到灾民盛传的一首诗词,你们这些绛紫重臣都是饱学之士,不如评鉴一番。”

  百官闻言面面相觑,神情古怪到了极点。

  汉王爷,还会作诗了?

  你常年久居京师,哪里见过什么灾民?

  朱棣也来了兴致,笑眯眯地看着汉王,只是那笑容多少有些冷意。

  说实话,自家老二什么水平,朱棣还是了解的。

  就他那满脸横肉的凶恶模样,能写出什么诗词佳作?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朱高煦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百官耳中。

  刹那之间,大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当中。

  朱高煦却是冷眼扫视着群臣,丝毫没有放过他们的意思。

  “杨士奇,你不是以学行见长吗?点评一下这首诗作的如何?”

  于谦于大爷的经典诗词,朱高煦自然充满了信心。

  眼见汉王在这个时候,将矛头对准了自己,杨士奇只能硬着头皮出列点评。

  “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事雕琢,却完美描绘了灾民艰难困苦的凄惨生活,更是揭露了地方官吏……”

  话到此处,杨士奇机敏地没有继续说下去。

  因为有些话摆到台面上来讲,那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

  汉王口中的这诗,直白粗浅,太容易懂了。

  村落荒凉又贫困,年年干旱闹蝗虫。

  卖掉儿子交租税,老人还债当佣工。

  房塌屋漏月照床,四壁残破不挡风。

  哪知名为父母官,不向朝廷报灾情。

  一方面,因为旱蝗天灾,百姓已经到了无钱、无粮、无完屋的苦寒地步。

  另一方面,地方官员却因为担心影响到自己的政绩,不肯报灾荒,还继续向百姓征收赋税,将他们往绝路上逼。

  百姓无奈只有卖儿卖女纳粮,官员这才得以掩盖住了灾情。

  这诗看似是在描绘灾民水深火热,实则是在讽刺揭露地方官员的自私与冷漠。

  然而若是再继续深究,真正的根源,出在哪里?

  出在当今天子,坐在龙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