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小单位,更容易出头_官途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直言不讳的开口了:“顺山,你侄儿师范毕业了,分配的事你要帮着操心哪!这满屋的亲戚只有你还有点面风,我不找你找谁啊?”

  姑爷叫赵顺山,虽然不是什么领导,但教了几十年书,和镇文教组的领导都很熟,更重要的是文教组组长还是他的学生,平时对他很尊重的。他估计能够说上话,但还是先推拖了一番,说“嫂子,你是知道的,我是个普通老师,没有权,安排学生读书还可以,安排工作就难了。”

  母亲笑着说:“我不管你有没有权,反正他工作的事交给你总比教给你哥强!你如果不尽力办好,我碰到一个亲戚就告你一回状。”

  赵顺山听了哈哈大笑,说:“既然你这么说,我就去卖一回脸。这样吧,我现场办公,现在直接和我去汪组长那里去,他是我的学生,他买账就买账,不买账你们也不怪我,好不好?”

  赵顺山让张明提上那篮子鸡蛋跟他一起去,张明的母亲连声说:“不知道现在就要去办事,要不然我就多拿一篮子来了。”

  事情办的很顺利。汪组长自从当上组长之后,格外的礼贤下士。见赵老师来,非常客气,又是敬烟,又是倒茶。了解来意后,他很爽快的表了态;“本来按说师范生下来,只能教小学,并且必须到偏远村小去锻炼,不过看您的面子,我可以安排他到中学任教。三所中学任他选,怎么样?”

  赵顺山连声道谢,感到很有面子,便对张明说:“汪组长这么关心你,你一定要好好干哪!就到镇中来吧!”

  张明说:“汪组长,姑爷,非常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不知道能不能允许我考察一下这三所学校后再做决定?”

  汪组长很惊讶,因为一般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镇中心初中,镇中是重点,各方面的条件都要比其它两所学校好。赵顺山也不明白这个小舅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张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汪组长,姑爷,我主要考虑的不是学校的条件,而是学校能不能给我一个能锻炼自己的岗位。我想在刚开始工作的几年里,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吃点苦没什么的。将来能力提高了,不愁没好学校要我!”

  汪组长很欣赏他的观点,便说:“好!年轻人很有思想的!我给你提供一个思路,镇中人才济济,恐怕一时难以对你委以重任,你到其他两所中学去看看吧!考虑好后再跟我汇报,我好作安排。”

  张明也是这样想的。第一步找路子算是成功了,看来人脉对一个人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他可以让你少走一些冤枉路,少做一些无用功。这一次如果不找人,说不定就被安排到哪所小学了,对自己的前途是很不利的。只因为找了人,自己就站在了一个高一点的平台上。

  下一步就是瞄路子了!古人说的好,当今之世,不但君择臣,臣亦择君。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第一个工作岗位,必须要慎之又慎。要像女人找婆家那样小心认真。

  调查的结果是,到刘庄中学最好。刘庄中学很偏僻,学校规模不大,只有二十多名教师,五百多名学生。学校正愁没有一个能担任初三语文教学的老师,现有的几个老师都是民办老师转正,在知识水平上本身就难以胜任,已经连续两年剃光头了,校长曹富贵思贤若渴,但是想到镇中调老师来,却没人愿意来。

  张明去时和曹校长谈了半个多小时,并且把自己发表过的几篇小文章拿出来请曹校长指正,校长对他很是欣赏,表示如果他愿意来,就直接安排他带毕业班语文。

  对张明来说,这是一个机遇。毕业班不是随便就能教上的,毕业班的老师被称为“把关教师”,可见其重要。到镇中不熬个上十年八年根本就不会轮到你。有的老师教了一辈子都没有教过毕业班。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已经节省了五到十年的时间。

  张明知道时间对自己的重要性。自己的太低了,别人一步到位的事自己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才能达到。对一个想办企业的人来说,最害怕的是在捞取第一桶金时耗时太久;对一个想在仕途上发展的人来说,最忌讳的就是在基层花费太多的时间。

  /p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