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35章 【置地危机】_港岛家族的诞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瑟克家族请来美国投资银行家包伟士进行集团结构调整:

  1986年10月,置地宣布将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牛奶国际分拆上市,稍后,置地又宣布将另一间全资附属公司文华东方分拆上市。

  1987年2月,怡和宣布成立一间新上市公司——怡和策略(怡策),由怡策直接控制置地、牛奶国际和文华东方的股权,其中持有置地的股权为26%。置地原持有怡和股权,改由治策持有。

  怡置脱钩,维持7年之久的互控关系结束。

  怡和怡策互控,怡和持19%的怡策股权,怡策则持26%的怡和。当然,大股东凯瑟克家族亦持有两家企业相当的股权。

  怡置系大改组后,怡策替代了怡和的控股功能。这样怡和的外围就有两道防线,最外围一道是置地、牛奶国际、文华东方等公司;第二道是怡和策略。

  这样,最里的怡和就成为“城中之城”。

  凯瑟克家族巩固了大本营,同时也意味着对置地控制的削弱。置地的两翼(牛奶与文华)自立门户,置地实力大减。

  而且置地还是被置于怡和全系的外围,市场人士认为,这是凯瑟克家族有意放盘的信号,怡和将待价而沽,择高者得。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郑裕桐盯上置地这块肥肉,他深知以他自己的实力,无疑是以卵击石;于是,他便拉拢多名华资大亨,更是将林志超这个‘怡和头号杀手’请来坐镇。

  在大股灾前,郑裕桐代表新财团和怡和系凯瑟克家族谈判过,郑裕桐出价12港币每股收购怡策手中26%股权,比市价高出5成。

  不过西门凯瑟克认为这个价格依旧低于置地的资产净值,所以并没有同意,但却说了一句:“Thedoorisalwaysopen(大门总是打开的),Theproblemliesintheprice(问题在于价格)。”

  凯瑟克家族,并没有关上大门!

  这让郑裕桐觉得希望很大,便更来劲了。

  反倒是林志超,是抱着凑热闹的想法,反正不是他在带头,跟着一起喝口汤也不错。

  包房里,郑裕桐说道:“如今,六个月期限即将过去,我们该再次发起进攻了!”

  为什么中间要停六个月时间,这便是受大股灾的影响:

  第一,对大家的信心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根据收购及合并守则规定,提出收购一方的收购价,不能低于收购者在6个月内购入被购公司股票的价值。10月股灾前,华资大户所吸纳的置地股份,部分是超过7元。而股灾爆发后,置地的股价一度跌至3.95元,其后股价随大市回升,至本月(1988.4)也是徘徊于5.5元左右。为避免受收购及合并守则所限,而需要以股灾前的高价收购置地,因此,华资大户等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