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1章 【普通人的生活】_港岛家族的诞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假发产业还有近十年的黄金期。

  “嗯,我觉得假发还有黄金期,可能就是来源于披头士风会在六十年代真正风靡欧美。这样,你根据情况,和一些优质代工工厂,签署长期供应合同,稳定我们的供应链。待将来形势不对,我们再签回单月供应合同。”

  如此一来,他们不费吹灰之力便掌握了生产渠道。

  “好的”

  随后,林志超又关照陈霞道:“陈经理,香港人经商的风格是——大钱不放,小钱不丢。刚刚陈总经理说的那个单一客户需求,你可得让技术水平成为香港最好的工厂之一,那样才能做高端订制。”

  陈霞从一个女工,发展到如今的生产经理,这中间的有两个原因:第一,长江工业集团擅长培养人,也喜欢培养潜力管理层;第二,陈霞虽然文化近小学水平,但性格利落、要强,肯钻研。

  这样一来,陈霞这些年没有掉队!

  “老板放心,我们一定做世界上最好质量和技术的假发,不会输给法国佬。”陈霞不服输的说道。

  在这一点上,陈霞已经有‘女强人’的影子。她加入长江假发厂以来,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薪资只有几十港币的女工,如今一跃成为年薪3~4万的香港中产阶级。

  随后,林志超花了一会时间,参观生产车间,并和大家聊天。

  他说是已经将假发、塑胶花这两个产业,完全交给集团和分公司的管理层;但实际上,林志超的经商风格是非常遵守——大钱不放,小钱不丢。

  更何况,如今不管是假发也好、塑胶花也好,都做到了头部,盈利是非常丰厚的。

  就拿假发来说,假设十年时间每年都能保证500万港币盈利,那就是足足5000万港币。

  这是一个什么慨念,如此多的钱,可以让一个地产为零的公司,在六七年抄底,一举在1972年上市,成为‘地产五虎’的规模。

  接着。

  林志超来到长江塑胶厂。

  目前,长江塑胶厂的工人已经突破3000人,比林志超预计的还高出500人;用陶德荣的话来说,必须扩充人数,否则失去太多的利润。

  与此同时,为长江塑胶厂代工‘塑胶花’的卫星公司,足足有二十多家,工人加起来也有一千多人;还有,为长江塑胶厂做串线的家庭工厂,也达到两百多家,大概有五百人。

  近五千人的规模,堪称工业奇迹。

  而整个香港的塑胶花工人,已经有3万人左右,不含家庭作坊。

  “老板,最近一年多,ZuninoAltman(齐爱公司)增长速度很快,据说工人也有3000人了,在美国抢走了我们不少订单。”陶德荣汇报了一个‘不好’消息。

  林志超闻言,有些意外。

  齐爱公司便是前世香港第一大塑胶花工厂,李家成仅排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