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53章 阖城乱_明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居庸关并非无将可守,但是将无战心。

  顺军一到,立刻就投降了。

  这其中固然有守将看清了形势,知道敌众我寡、死战无益之外,其实责任还在崇祯身上。

  居庸关的守将,乃是原蓟镇总兵唐通。

  崇祯下令让吴三桂和唐通入卫京师,吴三桂因为离着较远,又要迁徙关外百姓,耽搁了不少时间。

  唐通却近在咫尺,因此很快率领八千兵马抵达了京师外围。

  按理说,都这个时候了,还有将领愿意前来勤王,崇祯应该厚礼相待才对。

  咱们的亡国之君偏不。

  他干了什么呢?

  他居然派了太监杜之秩跑到唐通那里监军……

  这摆明了就是不信任唐通。

  唐通被彻底激怒,当众咆哮。

  “皇上太师我,伯我,又以内官节制反上我,是我不敌一奴才也?”

  盛怒之下的唐通,干脆借口兵马数量不如敌人,在平原地带更加打不过,带兵跑到居庸关去了。

  崇祯对此无可奈何,也不知道后悔没有。

  顺军越来越近,崇祯开始昏招迭出。

  他首先命令勋戚、太监和百官助饷,但是响应寥寥。

  崇祯大怒,密谕周国丈捐二十万两,给大家伙打个样。

  周国丈根本不答应,只肯掏一万两。

  崇祯讨价还价,起码得两万两。

  周国丈就去找周皇后哭诉,逼着周皇后没有办法,还得拿出五千两私房钱补贴给周国丈。

  助饷一事,变成了彻彻底底的闹剧。

  后世多有以此批判明朝的勋戚、太监和百官愚蠢无知的,觉得国家危难之际还死要钱,结果最后在李自成的严刑拷打之下,还不是都吐出来了?

  其实这些人不愿意助饷,原因也很简单。

  你崇祯自己就很有钱,你朱家自己的江山你都不舍得掏钱,凭啥让我们掏?

  大家都是实在亲戚,谁不知道谁的情况啊?

  你以为穿件打补丁的衣服,吃两顿咸菜,就能瞒过大家伙的眼睛了?

  崇祯的第二个昏招,就是死到临头了,居然还派遣太监监视各镇兵马。

  文臣武将们早就对太监监军不满很久了,奈何以前崇祯大权在握,大家伙只能无奈忍受。

  可是现在大明灭亡在即,崇祯还这么干,一下子就彻底失去了拥护。

  这也是为什么顺军不断逼近京师,却根本没有什么兵马勤王的原因之一。

  而且崇祯派出去的那些太监,绝大多数都在顺军到来之后选择了投降,完全没有为他尽忠的意思。

  真可谓是机关算尽,最终闹了个众叛亲离。

  第三个昏招,就是下罪己诏。

  可罪己诏这玩意儿,冷不丁来一次还挺唬人的,或许能够蒙蔽人心。但次数一多了,天下人也就麻木了。

  就跟知错就改、改了再犯一样,已经没有人信任了,自然也就落在了空处。

  三月十五,顺军抵达居庸关的当天,唐通和杜之秩就痛快地选择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