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5章 教育方案(补)_罗斯君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斯二十分之一的收入拿了出来,专门扑在这个事情上。

  罗斯季斯拉夫下那么大本钱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想要培养出一群和教会体系下出来的知识分子多少有些差异的偏世俗知识分子(这个时代不可能搞出来纯世俗知识分子),这在教师的选择上体现得就很明显,罗斯季斯拉夫选得都是教会背景尽可能少的人。

  民众不懂新大公为什么要做这些,但是他们也没有拒绝,因为不管怎么说,让孩子识字总归是没有错的,大家也乐意把学龄儿童送去受教育,这样也免得他们到处跑。

  而在民众没关心的地方,教会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罗斯季斯拉夫把莫斯科的印刷工场搬到了基辅,自此南罗斯的抄书教士群体彻底被解放。

  这些人则全部都被罗斯季斯拉夫赶到了城墙之外的农村里面,都去给我传教或者当堂区牧师,充实教会的基层力量,触及王公政权无法涉及的地方。

  自然有许多人不愿意前往野外,毕竟许多教士都是出身于富商和贵族家庭,能够在城市里面混着为什么要去农村受苦——这也是为何在莫斯科产出了大量印刷书籍之后,南罗斯依然有许多抄书教士的原因之一。

  而罗斯季斯拉夫可不惯他们,作为把自己奉献给教会之人,他们就应该去荒野为那些主的羔羊服务,这个理由任何人都挑不出来毛病,这些家伙的抱怨和哀嚎在这个强大理由面前是那么无力。

  不过这虽然是一个小动作,但本质是罗斯季斯拉夫对教会的一击敲山震虎,这是在告诉教会,现在基辅王座上的是一位强势君主,你们最好按照他的意思去办。

  所以在罗斯季斯拉夫这个“小小的调动”之后,他便任命涅斯托尔为都主教继承人,对此教会没有任何意见,也不敢有什么意见。

  而在任都主教继承人后,接下来就是大活了,罗斯季斯拉夫对都主教下辖的教区进行了进一步划分。

  (罗斯季斯拉夫对罗斯现存教区进行了重新划分,增加了主教数量以驱动教会,并且命令教会在各地修建修道院促进地方生产,老头子们只能服从。)

  (碍于涉及审核问题,我只能这样简略一番,还请诸位读者见谅,省略部分我发群里了,大家可以群里看)

  ————————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