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八七章 邓宝昆_四合院:我是杜守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头熟,给他张罗过表演场地。

  但张三禄也是个孤拐性子,后来两人凑不到一块儿,渐行渐远了。

  当然这都是网文胡言,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

  既然有张三禄,那为什么后世相声界奉‘穷不怕’朱绍文作祖师爷呢?

  不奇怪。一二代之间既然没拜师徒,张三禄自然做不了祖师。另两位二代人丁单薄,断了传承。所以现在相声界有一个算一个,往根上算都是穷不怕的徒子徒孙,再上面就没人了。

  而且对口、群口这些相声表演形式都是穷不怕创造的。所以这位祖师爷一点没掺水。

  索性再扯远一点吧。看出什么名堂了吗?张三禄也好,阿彦涛、沈春和也好都是‘土著’。只有朱绍文是个‘北漂’。卖艺的环境也是在街头,没像另两位那样,进入有顶棚的地方。

  桃儿也是个北漂,当年的处境不比祖师爷好多少,现在的成就没比当年的祖师爷弱多少。他还不是那只站在风口的猪,所有所得都是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

  所以前面有人批评:你为什么这么夸桃?他配吗?

  配不配得我不敢说,但有些人的成就,细想想还真是不容易做到的。

  你要站到后世角度,拿桃儿和他师祖比上一比,还真有点刘秀比刘邦的感觉。这位弄得不好是要上‘曲艺史册’的。

  到了第五代‘寿’字辈。大师兄是张寿臣先生,也就是寿字辈的门长。

  这一位可了不得,他可说是相声的‘功臣’。要是没他,相声未必会发展成日后的‘曲艺之首’。

  接下来,第六代‘宝’字辈的门长是赵佩茹先生。

  赵先生一生共收了三十三个徒弟。李伯祥、高英培、常贵田、马志存、侯耀文等等名家大蔓都是他徒弟。

  徒子徒孙加一块儿一度占据了相声界半壁江山。因此他还有个外号叫‘通天教主’。

  只有起错的名,没有起错的外号。桃儿就是他徒孙。您琢磨琢磨,这‘教主’的帽子合不合适?

  到了第七代‘文’字辈,正好跨过解放这条时间线,谱系作为封建糟粕已经不再提及了。

  马季先生应该算文字辈的领军人物。但谁是‘大师兄’却一直模模糊糊。赵心敏、苏文茂、李伯祥这三位都能做门长。

  后来,在九二年的时候,寿字辈的马三立老祖在白全福的收徒仪式上一锤定音,‘你们这一辈以后李伯祥说了算。’当时苏文茂等等老先生都在场。

  李伯祥先生是三八年生人,打娘胎里还没出来,赵佩茹先生就认他做了徒弟。这有个说法叫‘口盟拜师’,马老也认。

  为什么要专门提白全福呢?他有个四十多年的好搭档,常家的‘三蘑菇’常宝霆大师;他还有个徒弟叫杨志刚,很亲,能养老送终的那种。当年桃儿刚上京都混饭的时候打的就是白全福徒孙的名号,可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