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八章 好事成叁_重返7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36年,印制电路板的创造者奥地利人保罗·爱斯勒(PaulEisler)首先在收音机装置里采用了印刷电路板。

  1947年,美国航空局和美国标准局发起PCB首次技术讨论会。

  次年,美国正式认可这个发明并用于商业用途。

  50年代初,由于CCL的copperfoil和层压板的粘合强度和耐焊性问题得到解决,性能稳定可靠,实现了工业化大生产,铜箔蚀刻法成为PCB制造技术的主流,开始生产单面板。

  60年代,实现了孔金属化双面PCB的大规模生产。

  时间进入70年代,多层PCB迅速发展,并不断向高精度、高密度、细线小孔、高可靠性、低成本和自动化连续生产方向发展。

  三联帮想要高价买回这条生产线,实则是这条生产线别看是人家的二手货,可属于实打实的70年代中期技术,对湾湾的微电子事业具有非同一般的发展促进作用。

  “刘厂长……”

  从羊城过来的左香华看着刘浩长相,整个人都懵了。

  一时间,甚至忘了过来的真实目的。

  介绍信上有左香华的自我介绍和过来目的,刘浩开门见山道:“左厂长,你说你们厂想帮我们代工电路板,不知道你们厂的制造技术如何?”

  我国的Pcb研制工作开始于1956年。

  60年代,单面板开始批量生产,一些有实力大厂更是开始小批量的生产双面校和研制起多层板。

  时间进入70年代,受环境影响,我国的印制板技术陷入泥潭,使得整个生产技术远远落后于国外的先进水平。

  羊城半导体厂,始建于1956年,内有员工约三百来人,生产过单面板和一定量的双面板。

  盼盼游戏机的电路板属于通用标准版,他们刘氏电子厂现在只有一条生产线,每日可制造的电路板根本追不上工人们的组装速度。

  羊城半导体厂的自我介绍若属实,那是完全可以替他们代工生产。

  “左厂长,你的来意我以知晓。若你们半导体厂可以根据我方要求制作出合格的电路板样板,那我们刘氏电子厂可以将电路板的制作任务交给你们。”

  刘浩提出要求,左香华满脸兴奋:“刘厂长请放心,我们一定用最好的材料,最快的速度根据贵方要求制作出适配样板。”

  如今的羊城半导体厂已经入不敷出,若没有羊城政府补贴,又不能自负盈亏,那他们厂里的三百来人将被迫转移到其他工厂。

  可如今这年头,各家工厂的情况都不是特别好。半导体厂的工人一旦转移,普通工人还好,他们这些具有职级的干部又该何去何从?

  刘氏电子厂是外资企业,若能承建刘氏电子厂的电路板代工,那他们羊城半导体厂就有了新的资金来源,厂里的三百来人也不会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