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老李开始甩锅了_大唐:开局成了公主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成是全新的平衡之术,也是在和平年代,给他们晋升的一种全新方式之一。

  “赈灾这种事,一直都存在玩忽职守贪赃枉法的行为,因此可以在兵部抽调精干的将领,成立临时的救灾指挥部,由陛下直接掌控,分配调度十二卫军队。兵部也会及时上报赈灾方案,在陛下的统筹之下,大唐的军队不仅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雄师,到了灾区,依旧是赤胆忠心的人民军队,我大唐居民万众一心共同对抗灾情,肯定会被写入史册的。毕竟,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嘛……嗯,肯定会流芳百世,成为后世效仿之法的。”李世民最在乎的是什么?肯定是名声的!尤其是流芳百世、尤其是历史以来第一次,都是李世民想要的。

  这不仅对李世民来说是好事,对兵部而言也是好事。

  兵部别看是三省六部中的一部,其实除了杜如晦之前,别人的权利并不大,侯君集更是如此。

  按照大唐律疏,兵部也就掌管一下武举、车马等政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事实上,真正能调兵遣将、指定战略的,还是明初老朱开国、明中张居正的时候,其余的朝代,兵部都没有权利排兵布阵,拟定战略啥的,尤其是宋朝。

  大唐中后期的银环在于,兵权在各地的将领手里,战争出现之后,由皇帝委派,中枢拟定战略,其余人按部就班的执行。

  这样虽然最大程度上,能提升行军的速度,但很容易发生对敌情的判断能力,也会贻误战机,安史之乱和宋朝的时候,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尤其是后来的光头战神,最擅长的就是越级指挥!

  你要是遇到李世民这么高瞻远瞩,能打的马上皇帝,身边有李靖、李绩这群牛人,随便玩,甩开膀子撒欢的玩都行,可历史上只有一个李世民!不是谁都能被称作战略家和军事家的。

  鲜卑六镇军制、八柱国军制已经根深蒂固,其实看看贞观朝的武将们,只有高层将领是李世民的人,基层军官依旧关陇的,秦长青这么一搞,等同于削弱了关陇对军权的掌控,能让更多的寒门子弟在军队有出头之日。

  大家都看出来了,秦长青这是要从根本上,断了关陇的一切根基。

  山东士族的人,相互对望,猛然清醒:妈的,被孔颖达、秦长青这对狗师兄弟给坑了,狗屁的赈灾,狗屁的给山东修路,就是勾起士族和氏族的火气,让山东士族掣肘长孙无忌的关陇集团,他好给兵部集权,给皇帝集权!

  李治刚想说话,却被李世民给制止了,如果再让秦长青说下去,恐怕文臣和武将们就要拳脚相加了。

  李世民大手一挥,感叹秦长青的思维大胆,感叹秦长青的作为:“长青,你现在也是兵部的一员了,和侯尚书、崔侍郎,以及一众武将叔伯们好好研究研究,然后拟定一个详细的方案,呈交三省,等三省宰辅集体研究之后,在拿到朝堂上来讨论吧。”

  李治愣愣神,仔细的回味李世民的话,李世民是同意集权的,但是从话语中看的出来,李世民想温水煮青蛙,一步一步来,这种事绝对不能太心急了。

  满朝文武也在一瞬间想明白了,从秦长青搞游骑卫、新军、黑骑军开始,已经一步步的算计到军制改革了。一场足以影响朝堂形势的巨大变革也要来了。

  各个阵营的臣子们,开始在心里算计起来属于他们的利益得失。

  每个人心里都沉甸甸:未来如何取舍?如何站队?如何选择呢?

  ,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