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7、学习,出书,选跳_穿到明朝考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背完李老师的文章,就又赶上李老师吟诗,吟的还是应制诗。

  崔燮到李东阳家时,李老师正对着一盘盛在白瓷盘里的杨梅摇头晃脑,吟着:“沁齿不知红露湿,到诗偏助玉堂清。名从傅鼎遥分派,价比隋珠……”

  见他进门,便朝他招招手,叫他尝尝讲筵打包来的好东西。

  崔燮穿过来这两年都没吃过鲜杨梅,前世也没怎么买过这种贵价水果,可还记着那该是夏天上市的,不该是这么冷的天能吃到的东西。

  他拈了一颗杨梅,看着那鲜凌凌、艳生生的颜色,竟有点儿舍不得吃,托在掌心里感叹了一句:“这可真得阶比隋珠还贵了。初冬天气里竟然还有杨梅,肯定是温室种出来的。是京里哪个庄子种的吗?居然能让杨梅在冬天结果,可说是夺造化之妙了。”

  李东阳笑道:“不是京里夺天造化。这是福建一带不知怎么种出来,拿冰镇着用船运进京的,难得还能这么鲜亮。北京就是盖了暖房也养不出杨梅来——你没见过杨梅树吧,树高可达数丈,茂冠蔽日,树干可有一人环抱那么粗,哪个暖房养得下。”

  他环臂比划了一把,怀念地说:“为师少年时代父亲回乡扫祭,到过江南,那真正是文风昌盛、景致繁华之地……”

  风景繁华,远胜北京十景、天津八景,他家门口西涯(汲水潭)……

  他年少时写的《南行稿》还在崔燮案头堆着,里面各种游记、怀古诗,中间还夹着旅游时遇上某某官员请他吃饭的应酬次韵诗,又风流又雅致,比现在小清新出去旅行写的游记可高明多了。

  崔燮“嗯嗯”地听着,把那颗扬梅扔时嘴里,舌尖一碾便碾出一兜酸甜微冷的汁水,十分爽口。

  的确新鲜,不过这贡品太珍贵,他吃了两颗便拿手绢擦了擦手,不好意思再吃了。李东阳笑道:“这东西虽然稀罕,给经筵讲官们分的也不少,我家里还有小半篓,这碟是专给你留着的,不想吃了就叫人装回家叫家人尝尝。”

  御赐的贡品,不是这样吃经筵的日子轻易得不着,但得拿的时候,他们做讲官的也没有客气的。

  崔燮便也不客气,谢过老师,又问:“方才先生在吟诗,叫我打扰了这一番,不影响先生的诗兴么?”

  李东阳道:“那是在文华殿领赐时就作好的应制诗,方才看着杨梅又想再琢磨一下,也没什么打扰不打扰之说。不过你来得晚了一步,没听到首联,我再给你念一遍,你也替我记着,回头我还要出个集子。”

  宫河催载满船冰,十月杨梅入帝京。

  这首诗前面写得清婉俏丽,不过应制之作,尾联总脱不了是两句拜谢天恩的套话。崔燮有些可惜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